释义
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跟他有关的人或物。
辨析
[近义] 民胞物与
[反义] 恶其余胥
典故
商朝末年,商纣王荒淫、残暴,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。而西方诸侯国的首领西伯姬昌却十分贤明。
姬昌眼见殷商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,便积极练兵备战,准备东进,推翻商朝的统治。然而可惜的是,他还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便逝世了。
姬昌死后,他的儿子姬发继位称王,世称周武王。周武王在军师姜太公和弟弟姬旦(周公)、姬奭(召公)的辅佐下,联合诸侯,出兵讨伐纣王。由于纣王这时已经失尽人心,军队纷纷倒戈,终于在牧野被周军打得大败,接着,商朝都城朝歌被周军攻克,纣王自焚,商朝灭亡。
纣王死后,周武王建立了周朝。但他心中并不安宁,因为他感到天下还没有真正安定下来,商朝的官员和百姓还没有真正归顺。于是,他召见姜太公、周公、召公三人,问他们说:“我们虽然攻克了殷都朝歌,可对旧王朝的官员和百姓该怎样处置呢?”
姜太公回答说:“大王,我听说过这样的话:如果喜爱那个人,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;如果不喜欢那个人,就连带厌恶他家的墙壁篱笆。这意思很明白,那就是谁对我们的新王朝抱敌对态度,那就统统杀死,一个也不留下。不知大王以为如何?”
武王不赞成这样做。召公上前说:“我认为,有罪的人要全部杀掉;而没罪的不能杀,如果放纵敌视新王朝的那些人,会对我们政权产生威胁,所以一定要全部消灭对抗我们新王朝的残余力量,不让他们东山再起。不知大王认为怎么样?”
武王认为这样杀的人太多,也不行。周公上前说:“我看应当让所有的人都回到自己家里去,各自耕种自己的田地。大王也不要偏爱自己旧时的朋友和僚属,用仁政来感化普天下的人。”
武王认为这样做很好,于是就照周公所说的去做。天下果然很快就安定了下来。民心归附,西周王朝也一天比一天强大了。
用例
妈妈喜欢隔壁那个可爱的小女孩,爱屋及乌的也喜欢上了他们家卖的自种的玉兰花,每次下班都会买上两朵。
源流变化
[爱屋及乌] 《尚书大传·牧誓·大战》:爱人者,兼其屋上之乌。 又见《韩诗外传》卷三·一三、《说苑·五·贵德·六》;《艺文类聚》九二、《太平御览》九二〇引《太公六韬》
后来用[爱屋及乌],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跟他有关的人或物。也作“爱及屋乌”。孔鲋(三国魏人伪托)《孔丛子·连丛子下》:若夫顾其遗嗣,得与群臣同受厘福,此乃陛下爱屋及乌,惠下之道。 厘(xī):福。通“禧”。|元·王恽《秋涧全集·一八·和西溪韵送良弼提刑赴宪台之召》:望重正烦天下计,人和爱及屋头乌。|明·许自昌《水浒记·八·投胶》(《六十种曲》九21):他们都是你舅舅的相识,你何无爱屋及乌情?
又作[爱人及屋]。李邕《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》(《全唐文》二六三):观厥好德存树,爱人及屋,有情不忘,虽小可作。
又作[屋乌推爱]。明·沈鲸《双珠记·九·二友推恩》(《六十种曲》一二26):承二位尊兄屋乌推爱频周恤,沥胆披肝拟后图。
又作[爱推乌屋]。《(清)林则徐书简·九302·致杨以增》:兹伊来而弟已行,毫无倚傍,如荷爱推乌屋,训诲成全,铭感实无既极。
又作[推爱屋乌]。《野叟曝言》九九1194:因晚生与老先生同乡,推爱屋乌,相待极厚。
也省作[推乌]或[推乌爱]。《林则徐书简·四·201·致怡良》:席心培未曾当过要差,而荷推乌重赏,伊甚感愧。|清·蒲松龄《聊斋文集·五·三月初一日答杨恩县》:不意宛西诸舍亲,过推乌爱,弟闻之更感佩不可纪极。
又省作[屋乌],指相关连的人或物。多用作“爱”、“德”等中心词的修饰语。《(明)李东阳集·文前稿·二一·书杨侍郎所藏沈启南画卷》:予不深于画,每爱启南之诗,见其屋乌,若无不可爱者,故为一辨。|清·钱谦益《钱牧斋尺牍·一·致梁镇台》:令甥吴公祖循异著闻,深荷屋乌之爱。|清·计六奇《明季南略·三·太子一案·三月二十八日辛亥》(并见清·李天根《爝火录》九):明知穷究并无别情,必欲转辗诛求,遂使皇上忘屋乌之德,臣下绝委裘之义。|《聊斋文集·五·与高司寇念东先生》:遂蒙骨肉关情,业以屋乌相托,中心激楚,不可言状。
〖因乌及屋〗 因此及彼,由于这个人或物而牵涉到另一个人或物。清·谢章铤《赌棋山庄词话续编·四·温启封玉镜台词》(《词话丛编》3542):而后来题图者,又往往因乌及屋,使钱、龚二贵人捱尽笑骂,是非不幸中之尤不幸者哉。
又作[瞻屋及乌],瞻:看到。《两交婚》七72:幸瑶草示知,因得瞻屋及乌,而妄作萝菟之想。 萝菟:指缔姻。